7月16日弘大速配,2024年度珠海市“创美庭院”巾帼行动项目总结大会暨“百千万工程”巾帼智慧与力量现场会在珠海广播电视台1200平方米演播厅举行,台上妇女代表们自信地讲述6年来自家庭院、自己村里的变化——从破旧民房到网红民宿的蝶变,从灶台主妇到庭院CEO的转身,这场由现代巾帼“大女主”们主导的“庭院革命”,正让咸水歌与咖啡香共舞,令渔家灯火与港澳霓虹交辉,书写着生态振兴、人才振兴、组织振兴、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的美丽篇章。
5个“创美庭院”村入选“全国文明村镇”
在东澳岛的里苑·望海山居,月光正为私家庭院披上银纱。这处由创美庭院蜕变的民宿,既是微芒音乐节年轻歌手的灵感源泉,又是旅人枕浪听涛的诗意栖居。在桂山岛爱民路的庭院,茶香与花香在咸湿的空气中交织。几位游客正坐在古朴的茶桌前,品着香茗远眺碧波。而在外伶仃岛,11户庭院以“港风”为笔,将渔村文化、优良家风绘成一幅动人的民生画卷……
这一幅幅惬意画面,正是珠海“创美庭院”巾帼行动结出的硕果。谁能想到,这些如今花木扶疏的雅致院落,几年前还是破旧简陋的闲置民房?
近年来,市妇联像一位细心的“园艺师”,以《“创美庭院”项目指导手册》为培育指南,在珠海各区精心栽种以生态振兴促乡村振兴的种子。金湾的水乡风情、斗门的田园牧歌、珠海高新的古村雅韵、万山的海岛风光,正通过“庭院美、妇女美、家风美、乡风美”的创美目标焕发新生。
“我们的创美方针是在实地走过看过,与真正居住在院子里的女主人了解过,与各村书记及妇联主席深入交流过后总结梳理出来的。”珠海市妇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焦维凤告诉记者。这些从田间地头“长出来”的创建标准,让140户省级“美丽庭院”如珍珠般散落珠海大地,其中5个村落更跻身“全国文明村镇”行列。
数字是最生动的注脚,以万山区为例:2024年,万山区“创美庭院”带动旅游收入突破1000万元,全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8.54%,达177.56万人次。在这些数据背后,是71户庭院完成的华丽转身——它们不仅是“推窗见绿、出门见海”的风景线,更成为拉动海岛经济的“绿色引擎”。正如桂山镇居民所说:“小院美了弘大速配,海岛都跟着靓了!”
从破旧平房到网红民宿,从闲置院落到文化客厅,珠海的创美庭院正书写着绿美广东建设与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有力实践。
近3000名妇女积极参与乡村治理
在珠海高新区会同古村,一场由妇女主导的“庭院革命”正在悄然改变这片百年侨乡的面貌。古建筑里,几位妇女正手持剪刀,跟着非遗传承人段会芹学习剪纸技艺,红纸翻飞间,一幅幅岭南风情跃然纸上。“以前觉得老宅子只能用来住,现在我们的院子成了非遗课堂!”村民陈大姐笑着说道。
原来,会同社区积极与珠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,在会同古村打造了“传统工艺实创基地”,汇聚剪纸、面塑、蛋雕等30余项非遗技艺。在这里,非遗传承人传授民间技艺,妇女们奉献巧手匠心,大学生负责在宣传中贡献奇思妙想,共同编织生活新篇章。
除了“传统工艺实创基地”,村里还有“妇女微家”,是调解邻里矛盾的“议事厅”,有互帮互助的“娘家人”。以此为基地的“创美庭院”导赏员、巾帼志愿者们如同古村的毛细血管,将文明乡风输送到每个角落。
此外,会同古村的每户创美庭院都有自己的“家庭故事”和“家训展示板”,这些治家格言成了庭院的最美点缀,墙壁能“说话”,庭院变“课堂”。
这些,都是珠海促进妇女成长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缩影,相同的做法在全市铺开弘大速配,珠海市妇联正以“创美庭院”为支点,撬动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无限可能。
2024年,全市74场培训活动如春风化雨,让2950人次妇女完成从“要我干”到“我要干”的华丽转身。而在遍布各村的珠海市乡村振兴巾帼成长基地里,“1+3+N”课程体系还在持续地输送着养分——乡村振兴导师与“土专家”联手,将家政技能、电商运营等知识播撒进大地。
“创美庭院”每年为村民增收超千万元
春日的珠海,庭院经济正像藤蔓般在乡野间蓬勃生长。走进金湾区红旗镇沙脊村,游船上的茶香与渔家火锅的鲜香交织,咸水歌的悠扬旋律随风飘荡。会唱非遗咸水歌的村民一边整理着自家庭院的渔具,一边即兴哼唱:“如今咱们的院子成了‘金饭碗’,游客爱听老调子,更爱尝鲜滋味!”
在沙脊村的庭院厨房,主厨正将现捞的罗氏虾、泥猛鱼摆入竹编盘,游客可以在沙脊河边的院子里自己煮河鲜小火锅。如果不想吃正餐,游客还可以乘坐游船,让“船老大”泡上一壶热茶,边吃点心边泛舟赏花。
近年来,沙脊村的文化旅游产业逐渐发展起来,村民不再依靠单一的养殖业致富。珠海市妇联以庭院为“针”,以妇女为“线”,正绣出一幅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。
在全市102户建有“庭院经济”的“创美庭院”示范户中,妇女们从灶台走向柜台,变身“庭院CEO”,市妇联根据不同乡村的实际情况和特色优势,规划了差异化的庭院改造方案和经济发展计划——斗门下洲村的“斗门印象小镇”里,她们端出拿手好菜;珠海高新区会同村的咖啡书屋内,大学生与村民共同研发文创产品;而“老毅烧鸡”“河鲜小火锅”等“一家一品”招牌,更让游客循着香味推开一扇扇致富门。据统计,这些庭院每年为村民增收超千万元,600余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。
2024年,数以万计的游客用脚步投票,超千万元营业额背后,是数百张村民的笑脸——其中大多数,是曾经围着锅台转的“她”。
上千名港澳姐妹见证、参与珠海乡村蝶变
初夏的斗门莲江村,澳门妇联总会的22位代表正穿梭在“一家一品”的创美庭院间,不时驻足品尝村民自制的茶果,用手机记录“乡村+企业+农户”融合模式下的和美乡村。这是2024年珠海市妇联邀请港澳妇女走进珠海系列活动的一幕,看似简单的参观交流却像一条无形的纽带,正将大湾区妇女的心紧紧相连。
同年6月,香港岛妇女联会70人考察团走访高新区会同村和金湾区沙脊村。在高新区会同村的青砖院落里,香港岛妇女联会成员与本地妇女围坐畅谈,两地的乡音在此交织碰撞。她们一边体验非遗剪纸技艺,一边探讨着如何将香港的设计理念注入古村活化。而在金湾沙脊村,香港姐妹正学习“渔家火锅”的标准化运营,热气腾腾的锅灶旁,两地妇女的创业热情也在持续升温。
“创美庭院”建设以来,珠海市妇联注重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与交流,开展“港澳女性走进珠海”系列活动,邀请香港岛妇女联会、澳门妇女联合总会、香港江苏妇女联合总会等港澳社团组织及港澳居民前来交流。2024年以来,已有2300余位港澳同胞通过近90场交流活动,亲身感受珠海乡村的美丽蝶变。
参访只是渠道之一,加强珠海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与交流的,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和技能培训,多元渠道成功搭建起了三地妇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。这些推动与尝试,都在让港澳妇女投身于大湾区乡村振兴工作。
未来,珠海将进一步完善生态振兴长效维护机制,发挥成长基地激活人才振兴作用,强化庭院经济促进产业振兴的发展,推动珠港澳三地妇女的交流互动,让珠江口乡村振兴的潮声因“创美庭院”的建设不断激荡回响。
来源:珠海特区报弘大速配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